|
青年聖經講座歷年信息回顧 |
講 員: 陳 希 曾 |
新書介紹 |
||||||
|
著者 陳 希 曾 | |||||
於二O一六年在韓國濟州,我們曾經有一個特別的聚集說到「非拉鐵非」,當時我們幾乎是用整個特會來看弟兄會的歷史,來不及回到聖經裡面看一些重要的原則。教會歷史經過這麼長久的時間,我們也多多少少知道一些弟兄會的故事。但是那一次是比較有系統的深入了解,十九世紀聖靈在英國開始「弟兄運動」以後,他們中間發生的一些故事。一面我們看見聖靈的同在;另一面我們也看見教會見證的荒涼。簡單來說,我們講到弟兄會的故事,不只講到非拉鐵非,也講到老底嘉,這些歷史是要作為我們的鑑戒。很多的故事在遠東重演,就是因為我們沒有把歷史讀過,也沒有把歷史讀通。上一次的聚集,我們一同看非拉鐵非的原則,要找出一條路來。 這一次,我們要把上一次沒有說完的繼續地往前。我們還是照著初衷,回到聖經,從神的話出發來看,非拉鐵非這條路是怎麼走的。我們已經看過歷史,現在我們要問:這些歷史有沒有解釋?如果有解釋,應該是在聖經裡面。怎麼在聖經裡面找到這些解釋?在聖經裡面有沒有預言這些事?會不會在事情還沒有發生以前,聖經早就知道將來要發生的事,所以預告將來所要發生的?這樣,等到事情應驗以後,我們就不僅知道歷史而已。比方說,大家都知道「改革運動」的歷史,而且它有很多不同的解釋,有很多不同的版本。今天世界上講到「改革運動」,有一種解釋;講到「重浸派」(Anabaptist),也有解釋;講道「農民運動」,有的從政治層面去解釋它,有的從各方面去解釋。 講到非拉鐵非的原則和實行,我們主要是交通三件事:首先,我們要從歷史上得到一些教訓,而歷史的教訓是從聖靈的解釋來的,聖靈根據神的話、根據神所說的預言,然後我們和歷史所發生的做一個對比,很自然地我們就得了一些歷史的教訓。接著,我們從舊約裡面來看一些圖畫,那就是預表的啓示;然後是真理的引導,因爲當我們讀新約,主告訴我們,教會是怎麼一回事。在四本福音書裡面,主提醒我們:教會不可世俗化,教會不可猶太教化,還有新酒要放在新皮袋裡面。
|
||||||
|
著者 陳 希 曾 | |||||
保羅一生的三個十一年:基利家的大數是他的出生地,第一階段有八年隱藏在此直到巴拿巴來找到他。第二階段是以安提阿為工作中心的三次佈道旅程。因此我們跟隨他第一次旅程的腳蹤從安提阿到加拉太和第三次旅程的部分於小亞細亞,之後經撒摩島至希臘體驗第二與第三次旅程的腳蹤。當年保羅第二階段在整個小亞細亞和半個歐洲的旅程總長度相當於赤道的一半;最後階段在死亡的陰影下他被囚禁,經馬爾他航行至羅馬。我們旅程的後半段將沿著保羅最後航程的路線。 保羅一生的三個階段:隱藏、結果 與破毀。見證基督的生平,並恰當地解釋了保羅的金句:「現在活著的不再是我,乃是基督在我裡面活著。」(加二20)
|
||||||
|
著者 陳 希 曾 | |||||
大概在幾百年前,有一本書叫作《天路歷程 The Pilgrim’s Progress》,是本仁約翰(John Bunyan)寫的。據說,除了聖經之外,特別是在英語的世界中,沒有一本書的銷路,能趕這本書。但在聖經裡面也有一個天路歷程,就是在出埃及記、民數記、申命記,原來以色列人在曠野裡面,他們從出埃及到進迦南,一共經過了四十二站,其中分作:第一個十四站、第二個十四站、第三個十四站。 為甚麼我們要來看這四十二站呢?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出埃及記十七章第1節聖經說:「以色列全會眾都遵耶和華的吩咐,按著站口從汛的曠野往前行,在利非訂安營。百姓沒有水喝,」我們這裡特別注意一句話,就是「按著站口從汛的曠野往前行」,「按著站口」其實是「都遵耶和華的吩咐」。所以,「以色列全會眾都遵耶和華的吩咐,按著站口從訊的曠野往前行,…」所以這四十二站乃是神的命令。
以色列人往前行不是盲無目標的,而是按著站口。每一站是誰設計的呢?乃是神的吩咐。神早決定好了,他們進迦南必須經過這四十二站。
|
||||||
|
著者 陳 希 曾 | |||||
神話語的規模是指著整本聖經來說的。整本聖經 像宇宙一樣,許多的科學家不過是在學問的茫茫大海 旁邊,撿一兩個貝殼而已;同樣地,讀聖經的人也有 一樣的感覺。在這裡所講到的「神話語的規模」, 是特別指保羅說的「你從我聽的」(提後一13)。但 是,他所看見的並不是聖經的全貌,所以我們也要聽 約翰和彼得怎麼說。從舊約、從預表的光,我們要來 看整本聖經,這才真正是神話語的規模。
這次講非拉鐵非的純正話語的規模,我們要從
歷史上得著教訓,神的話永遠沒有關起來的時候,神
的話永遠是豐富的,所以我們只能說一點點,主在中
國所做的事。而在中國所做的,就整個神的話像宇宙
那麼大來說,不過是在海邊撿幾顆貝殼而已。因為我
們是一同來看過去,到底主在中國所做的,會否比在
英國所做的更往前走?結果,主不只在中國和印度做
,最奇妙的是,主也在韓國做,現在韓國有很多愛主
的弟兄姊妹,而他們所須要聽見的,就是怎樣能做一
個得勝者。
|
||||||
|
原著者 莫爾 (Handley C. G. Moule) 翻 譯 鍾聲實 |
|||||
羅馬書是保羅書信的代表。H.C.G.Moule 的 「The Epistle of St. Paul to the Romans」,是公認的最佳參考書。富勒聖經學院教授Wilbur Smith 曾說:「Bishop Moule 是一個偉大聖經學者和一個偉大聖人的完美組合,他一生的成就可用他的羅馬書來代表。」
|
||||||
|
著者 陳 希 曾 | |||||
這次主給我們的主題是《教會的道路》,而且我們要再論非拉鐵非。在剛開始弟兄姊妹走路的時候,可能知道主是怎麼帶領我們,但慢慢地第二代、第三代興起,我們就淡忘了,就認為是理所當然!許多時候,我們很難照著主的話,來回答年輕的一代。所以我們一同回到主的面前來看過去,主帶領我們走過一段的路,會否到了第二代、第三代,或者像約書亞記和士師記所說的,第一代長老們還在時,他們的路是正確的。但是第一代凋零,主遲延了,到了第二代的年輕人,不一定像第一代在主面前有活的經歷。他們領受的是承繼第一代來的,對他們來講,有的不再是第一手的啟示。我們要記得,聖靈永遠只有第一代,沒有第二代。嚴格說來,神只有兒子,沒有孫子。主遲延了,我們看第一代、第二代,好像慢慢離開我們。我們要問年輕的一代,只是持守一個傳統呢?還是真的走在主的心意裡面?到底主給教會的路在哪裡?教會何處去?教會前面的路是甚麽?我們一同回到聖經,再來看非拉鐵非的原則。 在《教會的正統》那本書裡面,倪柝聲講七個教會,撒狄和推雅推喇他只是點一下,他重點在講非拉鐵非,然後是弟兄會的歷史。從一八二八年開始,約二十五年,在英國有「弟兄運動」,然後從那裡開始,他講到非拉鐵非,也講非拉鐵非怎麼會變成老底嘉的。後來我們才發現,不管在中國、印度和美國各地,主的工作興起的時候,聖靈所要的,的確是非拉鐵非。但是很可惜!慢慢地,很多地方教會的情形,已經變成老底嘉了。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我們沒有把歷史讀好,我們只有一本《教會的正統》,如此而已!弟兄會到今天已經快二百年了,這二百年中,有許許多多的故事。如果我們稍微花一點時間,對這些歷史有一點明白,歷史常常給我們教訓,我們就可以免去許許多多的痛苦和苦難。
| ||||||
|
著者 陳 希 曾 | |||||
迦南美地面面觀—重在應許之地的面面觀,以期對於迦南美地產生立體感,以至於暸解為甚聖經中以迦南美地作為基督那測不透豐富的預表。因此我們刻意從全世界最低窪之處死海出發,然後進隨約書亞急行軍上行的途徑,橫越中央山脈之分水嶺,再西行降至沿海平原,重溫約書亞長日的故事,如此不知不覺地經歷了迦南地高度輿廣度。接著驅車前往以色列最北的黑門山下,追隨亞伯拉罕的腳蹤,從但到別示巴,是為迦南地之長度。由於這地主要是為亞伯拉罕的『那子孫』耶穌基督而設,所以此行最大收穫,當屬於行走在主耶穌走過的那一塊地上。 約旦和以色列的中央是一條對稱線,就是亞非大裂谷,是因著地球板塊的移動,在地球的表面好像臉上破了相,而有一個很深的裂痕, 從土耳其一直到北非。到了死海附近, 變得最低,低於海平面以下四百公尺。 從北部的黑門山,往南到加利利海、約但河谷、死海,到南部的以旬迦別和亞 喀巴灣。對稱線的兩邊是兩個肩膀,東邊是外約旦山脈,西邊則是以色列的中央山脈,再往外東邊是沙海,西邊則是地中海,這就是聖地的對稱性。
| ||||||
|
著者 陳 希 曾 | |||||
以西結書對於我們新約的基督徒,到底有些甚麼重要的啟示?我們都知道以西結書恐怕是聖經舊約中最難讀的一卷書,尤其在舊約,把所有的拉比幾乎都難倒了。根據記錄,有個拉比確實花了三百天的時間,他晚上很晚睡覺,需要用油燈,假定一個晚上用一桶油,那天晚上,他就可以從天黑一直到很晚,加一點油,再加一點油,最後這個燈光慢慢滅了。那個拉比用了三百桶的油,終於把以西結書讀透了,後來他堅定的說,以西結書應該是聖經中的一卷。雖然如此,在耶柔米(Jerome)的時候,根據耶柔米的報告,那個時候的猶太人,如果沒有滿三十歲,不可以讀以西結書第一章,也不可以解釋最后面的第四十章到四十八章,要到三十歲才可以這樣做。同樣地,沒有滿三十歲也不能讀雅歌。可見在猶太人的感覺裡面,以西結書第一章的異象和最后幾章,可以說代表神的奧秘,沒有一個人可以隨便解釋的,一定要生命成熟到一個地步,對聖經明白到一個地步,才能夠去解釋它,否則就把它解釋錯了。以西結書是舊約連拉比都公認,是最難讀的一卷書。
| ||||||
|
著者 陳 希 曾 | |||||
以西結書從第四十章到四十八章,特別講到以西結所看見的聖殿,就著尺寸等各方面來講,與過去摩西時期的會幕和所羅門的聖殿是不一樣的。到底這個聖殿給我們甚麽教訓?我們需要仔細的看一下裡面的結構,才有可能從裡面讀出一些屬靈的教訓來。我們的目的是一同來看教會建造的藍圖,這個藍圖乃是以西結眼中的聖殿。
| ||||||
|
著者 陳 希 曾 | |||||
【也談神學】表示我們平常不談神學。不談神學有好幾個原因,我們慢慢的會讓弟兄姊妹明白,但並不是我們就不懂得神學。保羅說:「在完全的人中,我們也講智慧。」(哥林多前書二章6節)。普通講智慧,都是從世上來的智慧,但保羅所講的智慧,是從天上來的。所以不要認為從天上來的就沒有智慧,不要認為當讀主的話的時候,這裡面沒有講究。保羅說:「那純正話語的規模」(提摩太後書一章13節),神的話是有規模的,神的話就像整個大宇宙一樣,如果神創造的宇宙需要科學家去發現、去發掘,難怪神的話豐富到一個地步,今天要這麼多讀聖經的人去發掘它。不只宇宙是有規模,不只以西結的聖殿有規模,就是今天讀主的話的時候,要看見有「那純正話語的規模」,聖經不用「神學」這兩個字,並不表示就沒有智慧。
| ||||||
|
著者 陳 希 曾 | |||||
聖經裡面的話與物理、化學不一樣,世界上的書,讀完不一定要應用,但聖經的話都是要應用,就是每一卷書神的話給了我們,祂就把我們帶到實驗室裡,然後祂的話在我們身上都要應驗。所以我們要把自己一生交給主。有的話我們不懂,因為時候還沒有到,生命還沒有成長,若有一天生命成長到那地步,就會明白過來,神的話在我們身上發生結果,要應用在我們身上。這個功課要學一生的,在主面前把自己交給主,使哥林多前後書在我們身上成為實際。
| ||||||
|
著者 陳 希 曾 | |||||
我們知道聖經裡面是沒有矛盾的,但是我們找到許多似乎的矛盾,看上去是矛盾,其實我們知道在神的話裡面不會有矛盾的。不僅神的話裡面是如此,我們的經歷也是如此,因為我們的經歷乃是根據神自己的話。所以,當我們在神裡面有許多寶貴的經歷時,許多時候看上去有許多的矛盾,是我們不能解釋的。但是如果在聖靈的光照底下,我們知道神藉著似乎的矛盾,來教導我們、來幫助我們。馬太福音第二十七章42節「祂救了別人,不能救自己。祂是以色列的王,現在可以從十字架上下來,我們就信他。」這節聖經,是典型的聖經中似乎的矛盾,一節的聖經裡面,給了我們兩個似乎的矛盾。所以我想我們從這裡說起,能對聖經中似乎的矛盾,有一點簡單的認識。然後從這裡,讓我們能夠進入神自己的話,叫這些話能成為我們實際的經歷。
| ||||||
|
著者 陳 希 曾 | |||||
迦南美地面面觀—重在應許之地的面面觀,以期對於迦南美地產生立體感,以至於暸解為甚聖經中以迦南美地作為基督那測不透豐富的預表。因此我們刻意從全世界最低窪之處死海出發,然後進隨約書亞急行軍上行的途徑,橫越中央山脈之分水嶺,再西行降至沿海平原,重溫約書亞長日的故事,如此不知不覺地經歷了迦南地高度輿廣度。接著驅車前往以色列最北的黑門山下,追隨亞伯拉罕的腳蹤,從但到別示巴,是為迦南地之長度。由於這地主要是為亞伯拉罕的『那子孫』耶穌基督而設,所以此行最大收穫,當屬於行走在主耶穌走過的那一塊地上。 約旦和以色列的中央是一條對稱線,就是亞非大裂谷,是因著地球板塊的移動,在地球的表面好像臉上破了相,而有一個很深的裂痕, 從土耳其一直到北非。到了死海附近, 變得最低,低於海平面以下四百公尺。 從北部的黑門山,往南到加利利海、約但河谷、死海,到南部的以旬迦別和亞 喀巴灣。對稱線的兩邊是兩個肩膀,東邊是外約旦山脈,西邊則是以色列的中央山脈,再往外東邊是沙海,西邊則是地中海,這就是聖地的對稱性。
|
||||||
《基督是分開的麼?》 |
著者 陳 希 曾 | |||||
前言 神藉著祂的僕人陳希曾弟兄,所講的「基督是分開的麼?」,將教會在地上的 歷史,從開始直到結束,給我們一個完整的看見,叫我們知道,神的教會在地上的經過。 這是一本很重要的書,盼望每個基督徒都能讀這本書,以致知道神的心意。但願神 使用這本書,叫我們儆醒等候主再來。 江守道口述於加州2017/8/14晨
|
||||||
《默想約翰福音》(已售完) | 著者 陳 希 曾 | |||||
自從一九四七年發現死海古卷之後,研究約翰福音的聖經學者繞了近乎一個世紀的大圈子,終於回到了原點,開始接受第四卷福音書的作者不再是另有其人,而是從諸般內證中推敲出來的使徒約翰,證實了這是一部在聖靈主導下,幾乎橫跨一個世紀的回憶錄。這回憶錄理當涵蓋作者所得重大的啟示及其相應的豐沛經歷。果不其然,使徒約翰一生所得到的三大啟示:『神是個靈』(約四24)、『神就是光』(約壹一5)和『神就是愛』(約壹四8)十分自然地將福音書分作三部份,分別用三個鑰詞:『生命』、『光』和『愛』來詮釋,其中有真理、生命和道路。使徒約翰不只客觀地啟示基督怎樣在天父的懷裡,也主觀地描述自己如何的住在基督裡。不知不覺地以自己作為示範,道出天路歷程及基督徒生命成長的軌跡。 也許這就是開啟約翰福音的一把重要鑰匙,我們嘗試著在兩次特會中,將其讀經心得與大家分享:一次是2001年在台灣台北,另一次是2015年在荷蘭鹿特丹,有趣的是這其間經過了十四年。這本書就是這兩次特會的綜合記錄,期盼對於有志明白聖經者及追求生命長進者有所幫助。
|
||||||
《詩 歌-1052》簡譜珍藏版(已售完) | 著者 倪 柝 聲 | |||||
在大半個世紀以前,本詩集的主編倪柝聲於失去自由之前的一千天內,試圖完成兩項留給教會的重要屬靈遺產:最後的講章和最後的樂章;前者是指最後帶領教會查讀馬太福音,可惜沒有完成,只查到馬太十一章。相對於這未完成的最後講章,最後的樂章倒是大功告成,這是指倪完成了一生的心願,要為中國教會編輯一本能代表基督身體兩千年所蘊藏豐富的詩歌集,就是這本『一零五二首詩歌』。在百般艱難中終於完成這項編輯工作之後,有人聽見他禱告說:「主啊!這大概是我對於教會最後的貢獻!」
|
||||||
《曬熟的美果-倪柝聲的詩歌及其源考》 | 著者 陳 希 曾 | |||||
在大半個世紀以前,本書的主要人物倪柝聲於失去自由之前的一千天內,試圖完成兩項留給教會的重要屬靈遺產:最後的講章和最後的樂章;前者是指最後帶領教會查讀馬太福音,可惜沒有完成,只查到馬太十一章。相對於這未完成的最後講章,最後的樂章倒是大功告成,這是指倪完成了一生的心願,要為中國教會編輯一本能代表基督身體兩千年所蘊藏豐富的詩歌集,最後呈現在世人面前的是上海福音書房於一九五零年底出版的「詩歌」,共一千零五十二首,簡稱作「一零五二首詩歌」。在百般艱難中終於完成這項編輯工作之後,有人聽見他禱告說:「主啊!這大概是我對於教會最後的貢獻!」無獨有偶的是遠在廿五年前,他在絕望的病榻上,在完成一生幾乎是唯一親自執筆的著作:「屬靈人」(其他倪的著述幾乎全是講道記錄)之後,作過類似的禱告:「這恐怕是我對教會最後的見證!」事隔廿五年,歷史幾乎重演,倪柝聲再度與時間賽跑,上一回是在死亡線上掙扎的日子,這一回是大環境壓迫之下時不我予的感歎!同樣一位的見證人李淵如,在上一回的遭遇中,形容倪是在撒但的齒縫中過日子,而這一回,倪過的是地獄的日子。但是終究基督是得勝的,前一回留給教會的是「屬靈人」,也就是古典名著:「正常基督徒生活」的前身,而這一回是倪柝聲親筆翻譯、編輯或寫作的詩歌,稱它作鉅著並不為過。 經過了半個世紀,「正常基督徒生活」依然是洛陽紙貴,基督徒世界的名著,被翻譯成多國的文字,到處流傳,只是「一零五二首詩歌」逐漸為人們所淡忘。其中主要的原因是當初編輯詩歌時,由於環境所逼,一切都在匆忙中進行,許多翻譯的詩歌過於歐化而又拗口,但是迫於時間來不及修潤;再加上後來被判刑入獄,又被教會開除,遭到牽連的是「一零五二首詩歌」,其中有十首倪著詩歌被判定應從詩集中剔除,使得這本詩集貼上了政治標籤。如今時過境遷,十年河東、十年河西,我們再度拾起這本幾乎被人遺忘的鉅著。先是對於這一千多首詩歌,作一番文字上潤飾的工作,使它更通順,進而發掘其中的屬靈寶藏。本書除了介紹它的修訂本之外,最重要的使命是根據手中的「一零五二首詩歌」,來發掘並斷定哪些詩歌是倪柝聲的創作,這是四十幾年尋尋覓覓的收穫,在這一本書中得以呈現在讀者面前。 論到倪柝聲的生平,坊間有不少褒貶兩極化的文字,其中有人根據倪一生中的某一點來解釋他的一生,而不是用他的一生來解釋生平的某一點。為了使將來的史家立論更公正和持平,我們將幾十年來找到的史料和心得公佈出來,期盼大家能從倪的一生來認識他的詩歌,也從他的詩歌來認識他的一生。
|
||||||
《基督生平一瞥-馬槽、十字架與寶座》(第二版) | 著者 陳 希 曾 | |||||
關於耶穌基督的著作,根據一九六三年的統計資料,若僅計英文及西歐語文,就已經不下八萬餘種!讀者不禁會問,到大家手中的這本書,會不會僅僅是錦上添花? 自從一九四七年發現死海古卷以來,這六十餘年間,由於考古學家在以色列這一塊土地上的豐碩收獲,使我們對於基督生平的時代背景,有了更深一層的認識。在這之前,關於時代背景這方面的研究,最少在德語與英語世界, 各有一本曠世鉅著:蘭格 John Peter Lange 的《耶穌基督的生平 The Life of The Lord Jesus Christ 》及艾德祥 Alfred Edersheim 的《彌賽亞耶穌的生平及其時代 The Life and Times of Jesus the Messiah 》。前者被譽為古今中外最完全的基督生平著作,而後者則是公認為英語世界中這一方面的最高權威。由於艾德祥是具有猶太背景的飽學之士,得以對於主耶穌所處時代的種種,作出更細緻的描述和報導,使基督生平這般嚴肅的讀物,變得栩栩如生。在他的筆下,讀者彷彿可以看見兩千年前主耶穌時代的街景、人物和山水。雖然著書之後的這一百三十年,考古學界有更新和更豐富的斬獲,但並不代表這本鉅著核心價值的褪色。相反地,如果能將這些背景通俗化並圖像化,再加上最新考古出土的文物來作佐證,必定能幫助一般讀者吸收如此這般的豐富屬靈遺產。這就是這本書問世的緣由。 既是這樣,這本書自然就騎在這些和其他巨人的肩膀上,來看屬靈的花車遊行,所看到的只是一瞥而已,所以將之定名為《基督生平一瞥》。這裡的『一瞥』是一個雙關語:一面是指本書沒有追隨蘭格的作法:地毯式地對於主生平中的點點滴滴,作詳盡的描述和解釋。何況世上的筆墨永遠無法道盡基督的豐富,真如示巴女王所形容的:「我先不信那些話,及至我來親眼見了纔知道人所告訴我的還不到一半。」『一瞥』的另外一個意思是:本書在處理上是圖解式的,不只是《基督生平 The Life of Christ 》而是《圖解式的基督生平 The Illustrated Life of Christ 》,旨在幫助讀者這麼『一瞥』,猶如『看圖識字』一般,收到學習的加倍效果。
|